用“生命種子”點亮希望之光
我市已有9700余份血樣成功錄入中國造血干細胞志愿捐獻者資料庫 54位志愿捐獻者成功捐獻
秦皇島日報 記者 何春雷

造血干細胞志愿捐獻者郭偉燁(左三)成功捐獻后與醫(yī)護人員、家人、志愿者合影留念。 (圖片由市紅十字會提供)
近日,山海關中國長城博物館迎來了一批特殊的參觀者。市紅十字會組織的第11個“世界骨髓捐獻者日”主題活動在這里舉行。60余位造血干細胞志愿捐獻者齊聚一堂。這些平日里默默無聞的普通人,用自己身體里的“生命種子”,為素未謀面的患者送去了重生的曙光。
“近年來,我市造血干細胞捐獻工作取得了長足進步。”市紅十字會黨組書記、常務副會長唱英梅介紹,“截至目前,全市已有9700余份血樣成功錄入中國造血干細胞志愿捐獻者資料庫,54位志愿捐獻者實現(xiàn)了成功捐獻?!?/p>
這些數(shù)字背后是一個個鮮活的生命故事。
中鐵山橋集團職工孫菠就是其中一員。8月27日,在河北醫(yī)科大學第一醫(yī)院采集室內(nèi),孫菠平靜地躺在采集床上。血細胞分離機有規(guī)律地運轉著,淡紅色的造血干細胞混懸液緩緩匯聚成袋。
“能給別人帶來希望,是一件很有意義的事?!睂O菠簡潔樸實的話語,道出了所有志愿捐獻者的心聲。
2021年秋天,孫菠在得知造血干細胞可以救治血液病患者后,當即決定留樣入庫。今年4月,當他得知配型成功時,毫不猶豫地表示:“當然捐。”
捐獻前體檢發(fā)現(xiàn)轉氨酶偏高后,孫菠主動調(diào)整飲食、加強鍛煉,短短一個月時間就讓指標恢復了正常。這份對“生命之約”的堅守令人動容。
更年輕的“新鮮血液”還在不斷加入。00后大學畢業(yè)生田旭去年6月21日成功捐獻238毫升造血干細胞混懸液,挽救了一名3歲小女孩的生命。
2021年高考結束后,田旭選擇用無償獻血的方式紀念自己的青春,并毅然留樣入庫。
去年4月,正在實習的田旭接到了省紅十字會的電話,被告知他與一名血液病患者初步配型成功。
“不是誰都有這樣的機會,朋友們都很羨慕我。”田旭笑著說,“能以這種方式幫助別人,我覺得很榮幸,也格外開心。這次捐獻也算是送給自己的一份‘畢業(yè)禮物’,為大學階段畫上一個圓滿的句號?!?/p>
一系列成績的背后是市紅十字會對造血干細胞捐獻工作的系統(tǒng)推進。
為有效激發(fā)采樣積極性,市紅十字會創(chuàng)新制定了《造血干細胞志愿服務分隊志愿者補助發(fā)放實施細則》,將血樣采集者視為紅十字志愿者,每成功采集一份血樣給予適當補助。
采樣渠道的拓寬同樣關鍵。以往僅依靠市中心血站采樣的單一模式被打破,秦皇島經(jīng)濟技術開發(fā)區(qū)的一家醫(yī)療機構成為新的定點采集單位。這樣不但可以更好地輻射適齡人口眾多的區(qū)域,還讓采樣工作不再因單一采集點突發(fā)情況而停滯。
“志愿者保留”項目是保留入庫志愿捐獻者、提高服務效率的重點項目。市紅十字會每年利用3個月時間,對在庫失聯(lián)志愿捐獻者進行全力梳理查找,聯(lián)系率高達95%,最大限度地挽留了志愿捐獻者,擴大了有效庫容。
2019年3月,中國紅十字會捐獻造血干細胞志愿服務總隊秦皇島市分隊正式成立,隨后縣區(qū)小隊、高校小隊、醫(yī)療單位小隊紛紛成立。目前全市已建立市級服務隊1支、縣區(qū)服務隊9支、高校服務隊6支和青年志愿者服務隊2支,形成了“志愿者走到哪里,宣傳發(fā)動就做到哪里”的輻射效應。
如今,我市造血干細胞捐獻工作已步入全省前列,志愿服務分隊連續(xù)4年獲評省級“優(yōu)秀志愿服務組織”,5名志愿者獲得國家、省、市級榮譽,“生命之花”捐獻者團隊正在申報“河北好人”……
唱英梅表示,市紅十字會將以更大力度優(yōu)化服務流程、增強服務理念,持續(xù)推動造血干細胞捐獻各項工作,為更多的血液病患者點燃生命希望,同時,呼吁更多社會人士關注、參與這項拯救生命的事業(yè)。
編輯:王俏
責編:李志財
編審:劉福慶
監(jiān)審:王勍